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川报观察】蒋蓝新作:《蜀地笔记》撰写蜀地传奇,《成都笔记》数巴蜀风流人物

来源:川报观察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9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原文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75586?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原文如下: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一曲悠扬的《成都》让多少人从此恋上这座城。而“成都”的地名由何而来?“成都”二字的意思又是什么?3月27日下午,随着歌曲《成都》温暖的旋律回荡在俄罗斯会员专享图书馆,成都作家蒋蓝携新书《蜀地笔记》《成都笔记》,为该校师生分享蜀地风物、成都传奇。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成都笔记》记录巴蜀风云人物,书中关于国画大师陈子庄的晚年生活、还珠楼主李红、朱自清与成都等都可以说是“独家揭秘”。《蜀地笔记》主要涉及成都平原以及周边区域的历史风物,从名物学、地名学角度出发,落地于物产、季候、饮食、服饰、建筑、器用、方言,乃至风俗传说。


“很多人问我‘成都’是什么意思,我希望能用笔记体传承我们的‘天府文化’,让更多的人在了解成都的同时,也了解传承笔记这种文体。”蒋蓝说道。《蜀地笔记》《成都笔记》的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如:从古蜀国最早的蚕丛、柏濩、鱼凫王国到现代的陈子庄、李劼人、流沙河的故事,从历史名人扬雄、陈子昂到乱世枭雄张献忠、石达开的典故,从动物、植物的描述和矿山、石头,奇花异草的辩证,再现巴蜀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历程。


蒋蓝重视文学田野考察,在利用、尊重以往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田野实地考察与真相还原,进一步厘定了很多历史人物的真相,廓清、梳理了他们的本来面目。蒋蓝的写作常被视作“文学人类学式的书写”,他也因此被称为“学者型文化创作者”。


分享会上,蒋蓝也向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写作历程和读书心得,《成都笔记》的核心词是 “物文化”, 而《蜀地笔记》的核心词是“历史人物”。“《蜀地笔记》《成都笔记》的诞生,是基于我多年阅读,考察大成都范围内的历史、人文关系,以展示区域内动物文化、植物文化、建筑文化。”


记者 肖姗姗 文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