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四川新闻网】中国移动搭台 助力俄罗斯会员专享生走上创意设计“奇妙之旅”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3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来源:http://www.cdrb.com.cn/html/2015-04/02/content_2186330.htm

 

3月28日,在四川博物院内,以“无线成都,无限创意”为主题的第三届“川博杯”成都青年(大学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最终的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标志着这一由中国移动四川成都分公司携手四川博物院、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主办的大型赛事,在历经4个月的激烈赛程后正式落下帷幕。在今年的比赛中,来自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等院校的68件艺术作品成功入围,其中来自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马颖的《制造彝族文化书架》获得大赛一等奖。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本次赛事起于一场名为“博物馆奇妙之旅”的主题活动,正如这个名字一样,越来越多成都青年(大学生)正是借助这一平台,走上了他们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领域的“奇妙之旅”。

 

未来,中国移动还将更进一步,通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让参赛大学生的创意和构思得到孵化,助力他们将人生的“奇妙之旅”走得更加精彩。

 

搭建创意平台 让文化插上信息化翅膀

 

从三等奖到一等奖,3月28日下午的颁奖典礼上,获奖作品一件件揭晓,引来阵阵掌声。参赛学生们的获奖作品被投影在现场的大屏幕上,虽然仅仅只是几个画面,但依然打动了现场不少观众,“没想到现在的大学生这么有想法,真是出乎意料。”不少观众在现场交流时说道。

 

从2011年四川博物院举办首届大学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到成都移动联合团市委、四川博物院推出第二届“川博杯”成都青年(大学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这一赛事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本届赛事共征集到动漫、空间、科技和文化产品各类创意设计作品1500余件,覆盖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俄罗斯会员专享等30余所高校,无线成都网站大众投票数超过150万。同时,此次大赛也首次开通了微信官方平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阅读人数超过6万、阅读次数高达25万,社会参与面广,活动影响力大,关注度持续升高。

 

长期以来,四川博物院秉承“开门办馆、广泛交流、资源共享、深度合作”的理念,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为弘扬巴蜀文化、提高公民素质做出极大贡献,共青团成都市委一直以来致力于服务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凝聚青春文化创意“正能量”,努力协助青年大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创业。而中国移动四川成都分公司一直坚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依托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移动这家通信行业的巨头,会耗费精力来举办这样一项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公益活动。

 

事实上,移动对这项赛事的全情投入,不仅是因为这项赛事所倡导的“青春”、“创意”等关键词与移动的企业精神不谋而合,更是因为以移动4G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正给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和更多的可能性。

 

去年12月,一辆开进西华大学的“移动博物馆”大篷车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通信技术创新结合的代表作之一,这个由成都移动和四川博物院合作的项目,将众多原本只能在博物馆内看到的传统文化内容,以极富创意的形式在这辆停靠在学校操场上的大篷车内得以呈现,背后提供支撑的正是移动领先的4G网络。

 

“这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成都移动负责人说,“传统文化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未来还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形成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历经三届的“无线成都 无限创意”川博杯成都青年(大学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已成为设计界学子中间一场小规模的盛事,无论老师还是同学,都把参加创意大赛当成是对设计水平的考验,在校园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从大赛第一届到第三届,专业性逐年增强,活动更加丰富,也吸引了国内许多知名设计师、资深创意人、产品研发专家等强烈关注。

 

本届赛事的专家和评委阵容堪称豪华。在活动启动当天,此次赛事就邀请到了知名设计师许燎源,到现场为参赛学生们做了一场以“从创意到创业——历史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设计”为主题的沙发论坛讲座,他本人既是成都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馆长,也是俄罗斯会员专享美术学院荣誉院长。而此次赛事的专家评审团则是由国内知名创意设计师余炳牵头,同时还涵盖了资深创意人、产品研发专家、学院专家教授等多名专家。“这样的阵容,不仅远高于不少大学生赛事,与一些文化创意行业内的专业赛事相比,也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了。”该负责人说。

 

“无论是许燎源还是余炳,毫无疑问都已经是成都文化创意行业内的顶级专家。”该负责人表示,未来这项赛事还将把视野看得更广,“我们未来还会联合团市委和四川博物院一起,重点邀请一些全国乃至全球文化创意行业的顶尖专家,进一步增强赛事的专业性,争取让这项赛事成为国内大学生文化创意比赛中的标杆之一。”

 

而随着赛事影响力和专业性的扩大,越来越多高校对这项赛事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日益高涨。“这届赛事总共吸引了成都市50多所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成都移动相关负责人说,其中不少高校都是由院系自发组织优秀学生来参赛,“这样的情况在前两届,尤其是第一届的时候是很少的,当时基本都是靠我们到学校进行宣传,吸引学生自己来报名参加,而现在院校主动参与,也从侧面证明这项赛事的影响力和专业性得到了高校的认可。”

 

“学校主动参与,与我们实现良性互动,这是我们一直希望看到的事情。”成都移动负责人说,学校主动组织学生参赛,能够让更多学生了解这项赛事,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这项赛事中来,“就拿获奖作品来说,评委们都普遍认为,这些作品的水平一届比一届更上一个台阶,这在无形中也增强了赛事的专业性。”

 

首个创新孵化平台 将创意推向市场

 

从今年开始,创意大赛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将不仅仅止于创意产品设计比赛。从创意到创业,如何让文化创意真正变为产品,这是四川博物院、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和中国移动四川成都分公司一直关注的重点。

 

为保持大赛“从创意到创业”的延续性,更好为青年朋友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大赛组委会依托“中国移动创新孵化平台”,通过应用孵化、基地建设、生态培育等措施,实现将创意产品推向市场——据悉,这在四川是首个通过互联网和创新孵化平台培育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在创业中主要出现的资金和规模两大难题,帮助大学生创业圆梦。“中国移动创新孵化平台”将落地知名创意设计师余炳老师的丙火创意产业机构,努力培育创新创业环境,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助力创新项目成功孵化。

 

而成都移动这一创新孵化平台也有助于弥补目前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的“短板”——人才。据了解,得益于成都市委、市政府对于这一产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成都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引进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企业,让整个文化创意设计行业发展氛围浓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然而,目前成都文化创意设计产业面临最大的一块“短板”就是人才,整个行业目前急需新鲜血液和新锐思维的补充,甚至是冲击,才能给整个成都的创意产业带来更大的活力。而成都移动通过赛事搭建起文化创意设计人才展示自己的平台,又通过建立孵化机制为这些“稚嫩”的人才营造最佳的成长环境,无疑将大大弥补这一短板,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迎来更大的空间。

 

事实上,目前成都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氛围已经十分浓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成都市对于创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创业采取了大力支持的态度,先后推出的“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菁蓉汇”等创业支持项目,都将为移动互联网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中国移动创新孵化平台”的推出可谓正逢其时。

  

  记者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