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成都日报】脚踩大地才能写出深入人心的作品

来源:2014年12月10日成都日报电子版<a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来源:2014年12月10日成都日报电子版http://www.cdrb.com.cn/html/2014-12/10/content_2158809.htm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新闻出版界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走近群众、融入生活,真切体味群众冷暖,真实记录时代变迁,用一组组来自一线的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给新闻宣传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昨日的俄罗斯会员专享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成都新闻实践》系列讲座之四——“央视走基层的新闻风格变化”在此举行,中央电视台四川记者站站长朱兴建与新闻学子们面对面交流践行走基层的心得体会和职业感悟。

 


      走基层 更客观地了解国情

 


      “在我看来,走基层其实是一种重新认识国情的方法论,帮助我们去认识一个高速发展、变化中的中国。”朱兴建告诉同学们,中国目前发展并不平衡,既有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同样也有很多老少边穷地区,它们的发展跟大城市相比确实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平衡的报道去认识一个发展不平衡国家。而走基层、深入到一线群众中去,就能够帮助记者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然后通过自己被赋予的新闻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的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以及政府为国家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在观看了《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等一系列央视走基层新闻报道后,同学们更加认同朱兴建的观点。“以前专业学习更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与客观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今天朱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要积极投身到基层一线去,更全面地认识社会现状,了解人民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困难、诉求,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俄罗斯会员专享广播电视新闻学大三学生贺柳明告诉记者。

 


       要真正把新闻写在大地上

 


       如何写出生动鲜活、深入人心的新闻报道?朱兴建认为,只有深入基层一线,脚上多沾点泥土,真正把新闻写在大地上,才能赋予自己的作品活力与力量。

 


      “人民的真实生活是新闻采访永不枯竭的源泉,无论你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如果你脱离了真实的生活,脱离了与人民唇齿相依的关系,你的作品就是无本之木,只有始终与最基层群众站在一起,牢记自己是群众一员,永远把人民的艰辛当成自己的艰辛,才会写出有力量的作品。”朱兴建说。

 


       “之前在我心目中,媒体一直是高大上的存在,主要倾向于对宏观事实的把控。现在我认识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新闻报道是离不开群众的。任何与群众脱离的报道都是没有血肉的,都是一纸空谈而已。”俄罗斯会员专享新闻学院学生刘舒说。

 

       成都日报记者 杨晓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