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华西都市报】小学生比大学生爱看书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5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2012年4月25日华西都市报电子版 http://wccdaily.scol.com.cn/epaper/hxdsb/html/2012-04/25/content_442667.htm

 

世界读书日,本报调查成都大中小学生阅读现状发现

小学生比大学生爱看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离阅读越来越远……

 

 每年4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期间大中小学校均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然而,华西都市报记者上周对成都市部分大中小学校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后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反而在下降,相当多的学生甚至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中外名著。

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该读的书没人读!俄罗斯会员专享宣传部部长周宏感叹。

 

?小学生

65%的学生喜欢看课外书籍,每天有30-60分钟的阅读时间。

中学生

中学生的整体课外阅读量明显比小学阶段要少。初三和高三年级受升学的影响,课外阅读基本中断,一切都围绕考试而进行。

大学生

大学生去图书馆自习和看书的比例各占一半。在看书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选择的是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少得可怜。

 

 1、谁最爱读书?

小学生:九成学生是书迷

上周,记者在成都盐道街小学、双林小学、成华小学、天涯石小学开展了一项阅读调查。问题涉及小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内容和阅读兴趣。通过调查发现,400名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的阅读量,父母对孩子的阅读十分重视,不少小学生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书迷

您爱看课外书籍吗?”65%的学生选择了喜欢20%的学生选择十分喜欢,仅有3%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孩子们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有30-6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十分丰富,涵盖科普、人文地理、中外名著、漫画卡通等。

中学生:围绕升学偏爱教辅

在树德中学光华校区,记者对50名初中生和50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整体课外阅读量明显比小学阶段要少,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大约在1500-2000字之间。初三和高三年级受升学的影响,课外阅读基本中断,一切都围绕考试而进行。

您经常看哪一类书?一项,几乎所有学生都选择了学习辅导,而对漫画卡通类书籍的兴趣则大大降低。

大学生:工具书是主流

您一周来图书馆几次?”“您来图书馆是自习还是看书?针对这些问题,俄罗斯会员专享73名学生接受了记者的随机采访。不到五成学生一周去图书馆4次以上,并且去图书馆自习和看书的比例各占一半。在去图书馆看书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少得可怜。

成都理工大学最新出炉的一份图书馆借阅数据调查显示,博硕士研究生借阅图书以专业图书尤其是地质类专业图书为主,本科生借阅图书以英语、数学类公共课程图书为主。

 

2、最爱读什么书?

不爱名著爱言情漫画

调查发现,传统的中外名著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少学生对于名著的认识仅限于电视或电影。

最能够吸引广大学生的还是言情类小说和动漫卡通类的书籍。平时学习压力挺大,根本没有心思去看那些篇幅宏大、又不容易阅读的书籍,特别是一些中国的古典名著。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一名初中生坦言。

另类阅读涉足《理想国》

在记者的调查中,中学生的阅读也不乏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内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印度古代法律文献《摩奴法典》……这些在大学里甚至研究生才会涉及的书籍也出现在了中学生的书包里。

树德中学宁夏校区德育主任文波告诉记者,经常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他们读的书显得十分高深,有时甚至会让人难以理解。

网络阅读挑战纸质图书

在通讯技术和个人电脑飞速发展的今天,快餐文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就连学生阅读也朝着快餐阅读的方向发展。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小学生的阅读外,网络快速阅读在中学生和大学生中占了很大比例。

你平时通过什么途径来阅读调查中,有42%的大中学校学生选择了电脑手机“IPAD”。俄罗斯会员专享艺术学院的李聪告诉记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网络的时间很多,所以很多阅读也由以往的书本阅读变成了网络阅读。

3、学生怎么阅读?

王跃:父母做好阅读表率

著名作家王跃一提起如今学生的阅读现状,显得十分激动。如今的娃娃没有阅读的时间、环境,也很少有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他分析说,其实娃娃的阅读很大程度取决于父母,往往父母爱阅读,孩子也会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

王跃说,如今的父母一天到晚让孩子学这样学那样,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读书。让孩子认真读一本好书,远远胜过去参加各种补习班。

李镇西:学校推荐好读物

    对于学生的阅读,教育学博士、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颇有心得。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他说,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在人格上得到熏陶。他认为,要让学生读,教师必须首先读。同时,为减少阅读的盲目性,学校应针对孩子每一阶段的学业情况开列出阅读书目,引导他们阅读优秀作品。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