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日—1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俄罗斯会员专享副校长苏蓉赴京参会。会议期间,苏蓉提交了《破除垄断壁垒开放火车票网上销售系统》、《关于强化和落实PM2.5治理措施的建议》、《完善特殊教育地方财政保障机制的建议》《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监管的建议》等多项提案。苏蓉委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认真分析提炼,就老百姓关注的民生、教育问题,提交的调查数据详实、分析建议针对性强的提案,得到了其他委员的赞同和报纸媒体的关注,现将相关报道选录如下:
2012年3月7日成都日报http://cdrb.newssc.org/html/2012-03/07/content_1522539.htm
全国政协委员、俄罗斯会员专享副校长苏蓉:以先进制造业带动成都产业转型
一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最不能缺失的就是产业的现代化。我市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努力成为西部地区“产业主支撑”。在产业发展中,成都如何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加快融入全球生产流通体系?昨日,本报记者在京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俄罗斯会员专享副校长苏蓉。她认为,应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加快工业充分发育进程,搭建好高端产业发展平台,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进程。苏蓉认为,目前,成都处于工业化向后期转型的过渡期、城市化向后期演进的加速期,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发展任务很艰巨。根据成都的人口、资源、环境、区位优势,成都应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做长产业链条,这样才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中赢得先机。
“先进制造业具有高密聚集、高度关联、高效带动的产业特征。”苏蓉告诉记者,从成都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应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理念,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应大力支持电子信息等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端产业,加大自主创新步伐,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应大力发展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配套支持。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成都应同步提升劳动者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苏蓉建议,产业转型应与人口转型同步。她认为,成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支撑城市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弱。成都要发展高端产业,需要储备一批高素质研发、技能人才。不仅要通过政策优势引进人才,更需要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这样才能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建好人才“蓄水库”,提供有效的人力保障。( 本报特派记者 陈伟 发自北京)
2012年3月12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电子版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html/2012-03/12/content_27704.htm
苏蓉:加强民间资本疏导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本报讯(记者 邓淑华) 全国政协委员、俄罗斯会员专享副校长苏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加强民间金融资本疏导,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案》,建议通过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对民间金融善加疏导与管理,规范民间金融行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从上世纪末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10余年的高速增长,财富积累规模巨大,民间资本规模亦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全国民间资本规模超过30万亿元,其中半数以上为金融资本。
“民间资本跨行业、跨地区乃至跨国界的流动性强,若善加疏导,不仅可以维护国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正常的金融秩序,更可以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苏蓉表示,应从制度上为其寻找出路,畅通渠道,使民间金融资本规范流动,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充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为此,苏蓉建议:第一,加强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金融资本的超速积累,转变以投资和外贸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向内生性、集约型发展转变。要通过体制改革,限制拼资源、拼环境、拼劳动力的经济行为;要加快发展城镇服务业,扩大内需,逐步降低我国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矫正各级地方政府过度参与市场经济的行为,并合理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地方政府职能归位。
第二,适当调整引进外资政策,重视资本输出。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单纯的外资引进在国内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积极作用正在丧失,已逐步让位于技术型的外资引进,对此,应该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和政策指导。另一方面,要重视和推动资本输出,尽快制定资本走出国门规划。目前有条件办的是,在国内证券市场尽快推出国际板,吸引急需资金的国外优质企业和资源类企业到中国上市融资。
第三,加快改革,切实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国有资本垄断行业的壁垒。国务院先后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但行业壁垒和身份歧视依然存在,民间资本遭遇“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比较突出。希望相关部门抓紧落实,从体制上入手尽快形成突破。
第四,加紧立法,规范民间金融行为。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不能完全满足各类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民间金融能够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但需要通过立法和民间金融组织创新,规范民间金融行为,限制高利贷,降低民间金融风险。
“从长期看,妥善解决民间金融资本的出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从短期看,这一问题涉及到‘国’与‘民’在利益上的让度,解决过程会充满困难,但只有知难而进,才是惟一出路。”苏蓉表示。
2012年3月20日中国企业报头版《独立兴办金融机构民资闯关温州综改试验区》中也有此提案的相关内容。http://www.zgqy.cc/shownews.php?doc_id=7093
2012年3月14日中国环境报电子版 http://www.cenews.com.cn/xwzx/bzpdf/wb/201203/P020120313434437738330.pdf
全国政协委员献策
源头抓起 科学治理 完善PM2.5控制法规体系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许多城市持续发生雾霾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很多城市雾霾天数已达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其根源就是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
全国政协委员、俄罗斯会员专享副校长苏蓉说,开展监测只是第一步,PM2.5监测只相当于对大气质量的“体检”,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治理抓起,尽快开出科学治理的“药方”。
她建议,应进一步完善PM2.5控制的法规体系。按照环境保护部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的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出台《国家尘污染防治办法》和《国家清洁空气“十二五”行动计划》,建立大气PM2.5评价体系。
尽快建立PM2.5等大气污染物监测体制。一是建立完善全国范围的PM2.5监测网。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首先在本地区建立起PM2.5监测网,然后实行跨地区联网,最后实现全国范围的PM2.5监测联网。二是建立PM2.5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区等区域为重点,实施PM2.5等污染物协同控制,互通PM2.5监测情报,联合治理PM2.5污染。
2012年3月6日【央视】政协委员:4%要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