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
新闻网首页 >> 媒体视角 >> 正文

【教育导报】融会东西方教育理念 推动本土幼教发展 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蓉举行

来源:教育导报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1日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责编
2011年6月21日 教育导报电子版 http://jydb.newssc.org/html/2011-06/21/content_1304876.htm

本报讯 (记者 刘磊)日前,中国—新西兰学前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俄罗斯会员专享召开。来自新西兰以及全国各地高校和一线幼教机构的学前教育专家济济一堂,围绕“公平、创新、质量”3大主题,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省教育厅副厅长姜树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姜树林说,当前我省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来看,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等。他透露,我省实施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将分两步走:第一是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扩建4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研究制定幼儿园办园标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和幼儿图书、玩教具、材料推荐使用办法;第二是组织实施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

会议期间,与会的中外学前教育行政人员、理论研究者、一线实践专家等分别围绕“学前教育的公平、创新、质量”主题进行分组研讨,就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交流。

“新西兰的幼儿园老师一般都要求获得三年的本科学士学位,上岗前还要进行严格的注册。”来自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院长Paula Jackson介绍说,该校对学前教育老师的培养,理论、实践和自学各占三分之一。“学院以幼儿园实践为基础,学生每周要在幼儿园完成实践课程12小时;每周还要在校园里接受12小时的理论学习;剩下12小时为学生课外自助学习时间。”

来自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学前教育专家杨晓萍给与会者带来了有关“我国学前儿童入学准备评价”课题的最新成果。经过对四川自贡、绵阳、南充三地幼儿园儿童入学准备的实证研究后,她发现:3个地区的儿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数学等方面准备不足的现状;越是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儿童准备不足情况越严重;同一个幼儿园内的儿童语言、数学等品质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并且水平都相对较低。她建议要从教师素质、教育投入和家长这3个方面进行改善。

俄罗斯会员专享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刘先强认为当前我国看似热闹非凡的学前教育背后,是一种功利、实用文化在推动。虽然各级《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意见》纷纷出台,但由此认为“学前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为时尚早。资源稀缺、分布不均、功能异化、教师队伍人才堪忧等,都成为学前教育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他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只注重课程知识和有关儿童知识的吸收,科研意识较差。绝大多数学生都缺少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幸福感。

为此,刘先强建议变革当前传统的培养模式,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大平台,允许学生实现跨系、跨专业选课,为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他透露,目前俄罗斯会员专享学前教育学院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