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www.scdjw.com.cn/article/148319
原文如下:
“严常务,歇会儿,进来喝口水吧!”
“严常务,你帮我看看这个保险认证他怎么搞得嘞?”
“严常务,我家孩子考上你们学校啦!”
2023年7月,俄罗斯会员专享委派我到九寨沟县南坪镇顺河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熟悉且亲切的声音响起,我知道,那是村民们在叫我,他们是我在顺河村的“家人”。

驻村前,我是俄罗斯会员专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从2009年入校工作以来,我三次向学校申请赴基层一线做驻村帮扶工作,终于,在2023年我的申请获批。
驻村前,我是俄罗斯会员专享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从2009年入校工作以来,我三次向学校申请赴基层一线做驻村帮扶工作,终于,在2023年我的申请获批。
用真诚走进村民心中
2023年9月21日,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颠簸,我来到了顺河村。一进村,映入眼帘的是枝叶茂盛的核桃树,农户门前的玉米和屋顶上陈年的瓦片,这里有着“世外罗依”的美称,是我未来工作生活的第二个“家”。
一张床、一个板凳、一张书桌,这是我的房间。房间下面是办公室,几台电脑,一摞摞的蓝色文件夹,房间不远处是厨房,每天匆匆用餐后,我就照常开始一天的工作。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村民并不信任我这个“陌生人”,有点抵触交流。淳朴的村民看见了我,热情地招呼我“吃饭了没有”,还拿出自家的水果、茶水递给我们,但只要我问起农户各家具体情况,他们就防备起来,三言两语带过,不愿多说。我知道,这需要时间来建立信任。
当地方言成了横亘在我和村民之间最大的阻碍。为了尽快融入当地,我走村入户,村里有几户人,一户里有几口人,家里有几个劳动力,种了什么庄稼,有没有养猪养牛,我一户一户走,一遍一遍问,与村民交流,了解情况,学习语言。我相信,只要坚持走、坚持问,村民就会敞开心扉。

小到村道的卫生巡查、陪村民聊天疏导不快,大到民政知识的普及、核算脱贫户的收入,我都竭尽全力,这是我的业务范围,也是我获取信任的必经之路。每天早上七点,提着我的水壶,我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有时坐在村民家中和他们交谈,有时尽力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村民高云林的家,我帮助她患肌肉萎缩症的女儿康复训练,在脱贫户高凤明家,帮助他双目失明、双腿截肢的妻子购买药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三个月,我逐渐听懂了村民的语言,也把每家每户的情况都牢记于心,完成了全村239户845人的名册建立,实现全村31户脱贫户,19户低保户,12户致贫户全部档案建立。村民的每一张笑脸,每一声感谢,都成为了我工作的动力,也让我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我和村民见面最多,和村委会沟通协调最多,时间久了,村中人就开始喊我“严常务”。家里遇到什么困难,村里有什么要帮忙都会找我,听着声声“严常务”,我感到十分幸福,我认为这是村民们对我的工作的最大认可。
村民的事就是大事
顺河村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居民生活可以自给自足。在这里,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群众矛盾成了我的工作日常。村中民舍多依山而建,一旦遭遇地灾或极端天气,极易出现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地面裂缝等问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每逢此时,动员村民搬迁至安全区域就成了当务之急。然而,村民文化水平有限,常因对搬迁补贴、安置政策理解不清而产生争执。
高某便是村里出了名“有想法”、爱较真的一位。听说他因房屋征迁补偿问题与村委闹得不可开交,我和工作队立刻赶到现场。我们围坐小院,掰开揉碎地给他讲解政府搬迁政策、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沟通疏导,高某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终于明白了政策背后的法律依据和公平考量,也认清了自己诉求的不合理之处。
高某这个“硬骨头”的顺利化解,在村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示范效应。自那以后,村民们遇到类似疑问或不满,都会主动找上门来,先向我们工作队了解清楚政策、寻求解决办法。
把村民放在心上
作为帮扶干部的两年里,我时刻都在思考,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或许我可以为这个村庄带来更多。

2023年5月,我组织协调成大附属医院驻九寨沟县医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深入到顺河村开展义诊。小小的村活动室前,桌椅一摆开,就成了临时的“健康驿站”。我忙前忙后,帮着布置场地、引导村民有序问诊,同时不忘给大家普及实用的医学常识。记得那天气热浪滚滚,汗水浸透了衣衫,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但是我一想到村民们的健康检查有了着落,心里只觉得踏实、值得。
把帮助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而“把希望带出去”,才是我们更深的期盼。为了帮助九寨沟的孩子们走出大山,飞往更广阔的天地,我和学校同批驻村队员程明、白丁走进九寨沟县中学,为毕业班学子提供招生咨询和学习指导。我们不仅介绍了大学,更是描绘出在他们身上可能发生的未来的可能性。将村里的学生们登记在册后,最终帮助了14名顺河村的学子终于申请到了俄罗斯会员专享的“金秋奖助学金”我知道,这份承载着希望的名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更是为他们撬开山门、放飞梦想插上的翅膀。

我想尽量做好我能做的,我也希望顺河村可以越来越好。今年的我55岁,我知道,未来还很长,我和顺河村还有很多故事要写,我想用自己走在顺河村的村道上的每一个脚印,用自己布着老茧的双手去为顺河村做更多的事,坚守为民初心,守护祖国的一隅山河。
(作者系俄罗斯会员专享派驻九寨沟县南坪镇顺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